星空体育APP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去年,习在上海考察时,对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明确提出“提质升级”的新要求。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党委书记章玉贵教授看来,基于全球产业竞争、经贸格局变迁和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贸易中心一般具备“五力”。上海要从战略高度思考并加强“五力”建设,提升综合竞争优势。以下是他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2023年,习在上海考察时强调星空体育APP,要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国际贸易中心提质升级。这对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回顾世界上其他国际贸易中心的成长史,大多经历了从单纯商贸到掌握经贸规则制定话语权的发展历程。当前,上海承担着率先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战略使命。这既是国家对上海具有的先行先试与高质量引领等综合优势的充分信任,也是上海在全力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进程中必须高质量完成的一份答卷。
上海要建设的不是一般的国际贸易中心,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贸易中心。基于全球产业竞争、经贸格局变迁和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贸易中心一般具备以下“五力”:
一是该中心所在城市具备国际一流的经济实力。从全球范围来看,当今世界公认的国际经济中心是纽约、伦敦和东京。上述三大城市曾是制造业中心,随着产业升级与发展,如今制造业中心的功能有所弱化,但依然是所在国绝对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很强,具有强大的区域乃至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如以GDP作为衡量指标,上述三大城市2022年的GDP分别为1.2万亿美元、0.89万亿美元、0.71万亿美元,而当年全球GDP总额为100万亿美元。由此可见,国际一流中心城市GDP占全球总量之比应在1%上下。上海2023年的GDP折算成美元为0.67万亿美元。如果人民币币值保持相对稳定,预计2025年上海经济规模将接近0.8万亿美元,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基本具备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
二是该中心所在城市具有国际一流的运输能力。国际一流的运输能力是国际贸易中心的前提条件。纽约、伦敦、东京均因港兴市,尽管三大城市的港口功能在今天有所弱化,但依然处于高水平运营状态。航空运输业发达,交通网络密集有序,是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一体化的超级流量城市的“标配”。在这方面,上海近年来已跃升为全球最大贸易口岸城市,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在2023年达到4915.8万标准箱,连续14年排名世界第一,国际航运中心枢纽地位日益巩固。上海的航空运输业以及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水平稳居世界前列,有力支撑着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是该中心所在城市具有国际一流的营商能力。营商能力是一座城市的市场主体基于营商环境与资源禀赋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动态竞争力,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一座城市的经济活力。纽约、伦敦、东京、巴黎之所以万商云集,与其拥有的国际一流营商能力密不可分,从而吸引全球有实力的市场主体扎根发展并能持续创造市场机会与获益空间。作为中国现代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独有的商业气质、全国领先的综合治理水平及对先进理念、技术与服务的强大对接能力,使其在全球城市营商环境排名中长期位居前列,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四是该中心所在城市具有国际一流的要素引力。除了对资金、技术、信息、人才、货物、数据等要素的吸引力,在当前的国际竞争背景下,这种要素引力还包括对高端要素的集聚、整合、创新、控制、分配和激活能力,在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通过创造更大的收益预期来形成新的引力。纽约不仅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而且还是国际一流的贸易中心、企业总部中心、产业集聚中心和文化中心,掌握着全球大部分服务贸易要素尤其是资本的资产定价权。伦敦则是全球最有历史底蕴的顶尖金融中心和重要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多年来伦敦的全球最重要外汇交易中心地位无可撼动。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上海已是国内要素市场最健全、国际化水平最高、金融和航运基础设施最发达的城市,并正在加强创新要素、资金、技术、重要商品和服务等高端资源能力以及高质量要素供给能力星空体育APP。截至2023年底,上海已累计认定946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57家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3500亿美元。要素引力的不断增强推动着要素资源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中发挥引领作用,助力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五是该中心所在城市具有国际一流的创新能力。随着经济技术发展和人类交易偏好的变化,国际贸易已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在传统的货物贸易发展保持相对稳态的情况下,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近年来呈现飞速发展之势。特别是数字技术革命为服务贸易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驱动力,叠加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演进,推动着全球经济增长进入数据驱动的新阶段。就上海而言,随着科创中心建设迈向功能全面升级的新阶段,上海的科创综合水平迈入全球主要创新型城市前列。结合“全球科创企业首选落户城市”建设的推进,将有力推动包括数字技术创新、数据跨境有序流动、数据资源共享在内的数字贸易发展,以及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种新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口岸建设,从而显著提升跨境贸易数字化水平。
可以说,上海是目前中国最有条件具备上述“五力”的城市,但是距离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贸易中心,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这也是为什么习提出推动国际贸易中心提质升级的重要原因。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承担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探新路”的战略使命。
不久前,上海推出117项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自贸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相关举措,这既是对去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80条举措的细化设计与全面落实,也是对国家赋予上海承担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使命的及时呼应;再结合今年初施行的《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60条,以及稍早前发布的中央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的《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所列的涉及制度型开放和科技创新、人才、数据等高端生产要素集聚等若干重大举措,构成了上海在“十四五”攻坚阶段加快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战略支点。
梳理上述方案或条例的核心内容,相较以往的类似方案或条例,主要呈现出如下三大特点:一是开放的层级更高、领域更宽;二是开放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三是开放的紧迫感与趋势跟踪能力更强。
就开放的层级而言,上海扮演着“为国家试制度”的“正印先锋”角色,即通过在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先行试点CPTPP和DEPA等规则条款,及时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经验;就开放的领域而言,聚焦关键领域(金融服务、电信服务、数字贸易)进行改革,重点围绕“三个贸易一个便利化”,即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通过开展更大程度、更高水平的压力测试来推进制度型开放。
就开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言,强调主动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率先构建与上述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通过加快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为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探新路。例如,上海通过试点关税、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改革突破,在促进商品、技术、资金、数据等要素跨境高效流动等边境措施对接的同时,通过加强对接“边境后”规则,力争在知识产权全过程保护、深化国企改革、政府采购、竞争中性等领域率先突破,从而营造公平、透明、可持续的发展环境,激发国内外市场主体的营商禀赋与创新活力。
就开放的紧迫感与趋势跟踪能力而言,上海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给出了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和率先构建适配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的时间表,向世界承诺将在3年内使贸易投资便利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数字经济规则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做到放得开、管得住。针对在沪外资企业和有意来沪投资发展的跨国公司的需求焦点,在进一步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加快、等新技术在信用贷款、绿色贸易、贸易真实性审核等方面快速推广应用,持续提升货物贸易通关效率的同时,主动因应国际贸易格局变迁新趋势,着力深化以电信、金融、医疗为代表的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和加快推动数字贸易发展。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将建设国际数据港、分级分类推动跨境数据流动等作为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着力点。针对在沪运营的金融机构希望将本地数据发送到海外公司的诉求,上海率先做出重大改革,提出在国家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金融机构可以向境外传输日常经营所需的数据,并支持跨国公司设立全球或区域财资中心。此举旨在全面打通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金融服务,实现资金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与境外间有序自由流动,进而将上海打造成为外资深耕中国市场发展、分享中国经济增长和人民币国际化红利的开放枢纽的关键一环。
目前,上海正依托国际航空枢纽条件,用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加快落地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从空间和载体上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升级版。
从一定意义上说,上海承担着迄今最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战略使命。未来3年,上海既要在全方位试制度的过程中拿出一份高质量的试验评估报告,更要绘就一张以深层改革促内涵式发展、以更大力度开放吸引高质量外资的路线图。
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与升级路径,上海在“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探新路”星空体育APP、高质量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进程中,前瞻性的规划和高水平的落地至关重要。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如何集聚中外市场主体对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广泛的认同感,并将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视作持续分享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红利的战略机遇。
以更大力度推动国际贸易中心提质升级,是确保上海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贸竞争中保持领跑状态的必然要求。基于上述视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
一是从战略高度深刻理解国际贸易是保持经济活力的生命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口岸城市的上海,要从战略高度深刻理解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强化贸易枢纽功能的重要意义。上海的发展离不开贸易,2023年上海口岸货物贸易总额达到10.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25.5%,占全球比重达到3.6%左右,继续保持全球城市首位。未来在做大做强货物贸易的同时,要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积极主动优化贸易结构。
二是加强对国际贸易最新发展趋势的研究,培养拔尖创新型国际贸易人才。近年来,全球经贸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对贸易的加速渗透,显著改变着全球贸易生态。随着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逐渐普及,国际贸易出现了普惠化、数字化、绿色低碳化、服务化与再服务化、再全球化与安全化等发展趋势。数字技术成为驱动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产业链供应链重组、商业模式重建以及国际经贸格局重塑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政府和相关企业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应从战略高度思考并加强对国际经贸规则变迁、数字技术和贸易发展趋势的研究。建议从内涵建设上加大对国际贸易类学科专业的投入,强化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型国际贸易人才,以高水平的应用研究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服务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提质升级。
需要指出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对产业控制力、贸易与金融价值链高端环节的竞争。目前,部分国家正试图打造将我国排除在外的供应链,并通过加大对制造业和先进科技的投资,强化伙伴力量以追求所谓的“去风险和多元化”。在此背景下,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升级版,一方面要巩固在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核心引领地位,夯实作为全国战略产业运营管理中心的地位,升格在亚太经济版图中的“锚”角色,进而成为国家参与全球顶层分工的“力量杠杆”与“桥头堡”;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离岸金融与离岸贸易,实现要素与资源整合,完善负面清单机制,提升上海作为贸易与投资便利化高质量样本的辐射力,内稳核心产业链和供应链,外保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不脱节。
三是从战略高度思考并加强“五力”建设,提升综合竞争优势。上海应当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机遇,把准全球产业变迁和贸易形态变革的脉搏,从战略高度思考并加强“五力”建设。在推进国际经济中心综合实力、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功能、国际航运中心枢纽功能、国际科创中心策源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上要凝心聚力打造能够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制度创新高地和充满活力的要素集聚高地。
同时,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头堡,上海要以更加动态与理性的视角来审视自身在中国与全球经贸发展布局及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前瞻性地把握全球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适当借鉴纽约、伦敦等握有重要大宗商品和资本的资产定价权的全球城市的发展逻辑,以更深层次开放、更宽广的胸怀与自我革命的勇气,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激活微观主体的营商禀赋;以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对接和改革创新因应国际高标准贸易规则的国内化发展趋势,高水平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谋划筹建亚太自贸区中国(上海)示范区总部,力争用不太长的时间实现从主动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到主动参与引领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变革的角色升级。
章玉贵,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上海市政协协商议政咨询专家,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